口碑家电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您当前位置:口碑家电 >> 聚焦

2025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在京召开创新助力地信产业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0-01 08:22 -- 来源 中国网 阅读量:5276   
【导读】2025年9月24-25日,“2025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信息协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

2025年9月24-25日,“2025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信息协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关村可信计算产业联盟、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九家单位联合主办。

本届大会以“地理之道 智链时空 数演万象”为主题,围绕地理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与应用升级、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形势研判、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方向、数据要素市场化与价值化、地理可信空间建设等进行讨论,探讨“地理信息+”应用场景,探索地理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时空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赋能千行百业。通过前沿技术和应用成果展览展示,帮助IT、信息化领域从业者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与成果。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受邀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等专家受邀出席9月24日召开的全体大会并发言。

与会专家认为,地理信息技术正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大会通过专题报告、展览展示等形式,推动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交流合作。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在致辞中表示,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地理信息技术迎来新的“跃迁时刻”,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智能化、可视化、互动性等方面实现了飞跃,地理信息平台软件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智慧城市、自然资源管理、应急指挥、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地理信息正在创造“智慧”的新高度。他指出,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他希望,易智瑞公司等地理信息企业要勇于创新、攻坚克难,产学研用各单位要深度融合、深化合作,进一步激发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创新活力,为地理信息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致辞表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时空底座,更是感知世界与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他认为大会为与会者搭建了高水平、多层次的思想碰撞与技术交流平台,分享地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应用前沿趋势,展示时空智能技术注入各行业领域的成功案例与实践经验,推动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他希望,易智瑞等诸多国内GIS企业要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紧跟国际技术前沿,立足中国实际需求,在国产的GIS平台软件研发等领域攻坚克难,为我国的GIS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致辞表示,地理信息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现代测绘、GIS、遥感、卫星通航等技术方面正在显示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地理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乡村建设、文明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并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他认为,时空智能并非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对地理信息产业的革命性重塑,预示着地理信息领域迈向智能感知、自动分析和精准决策的全新发展阶段。他指出,以易智瑞公司为代表的地理信息企业,通过不断深耕,以积极开拓的精神和持续自助创新能力形成了成熟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随着它们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持续发展时,势必将为我国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和产业机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以《构建安全可信数据空间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地理信息数据作为自然资源、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生态环境、应急救灾等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要素,必须确保安全可信。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承载着资源、环境、人口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沈昌祥院士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网络安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自主可信计算在网络安全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发展历程。同时,带来了面向未来解决网络安全及地理信息安全的技术路径,在可信计算3.0体系的保护下,保证地理信息安全可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以《超越孪生 智能生命》为题进行了分享。他站在地理信息及应用的角度,分享了面向未来如何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开展相关工作,着重介绍了未来城乡规划建设应用的方向,及从人的需求出发,发挥“众脑”的作用,这为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的创新带来了全新方向。

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瑞幺以《“十五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形势研判》进行了分享交流。他从阶段性特征、战略需求、国际环境、技术条件等方面,介绍了“十五五”测绘地理信息面临的发展形势;聚焦“强基础”“重赋能”“优环境”“严底线”四个方面,描述了面向未来五年的工作框架设想;并从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四个维度,对实践路径进行了具体阐述。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吴洪涛以《“一张图”:一场关于数据、协作与未来的旅程》为题进行分享。他全面系统的回顾了“十四五”以来自然资源数据体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正在建设的“一张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借助“一张图”可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面对的多种问题,包括空间矛盾、协同工作、共建共享共用以及泛在服务等。面向未来,“一张图”将继续发挥优势作用,按照“四统一”原则建立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平台”业务管理体系,势必将在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航局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主任廖小罕以《地理学“天图时代”》为题进行分享。他提出了“低空经济发展对低空路网需求”和“天图与地理学发展机遇”两个观点,围绕这两个观点阐述了低空经济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低空经济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新阶段,发展低空经济要构建低空公共航路网,支撑规模化交通安全高效运行,同时还需要大众参与。他指出,地理学的天图时代已经来临,地理学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数据要素处处长、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王璟璇以《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政策与实践》为题,在国家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当前数据要素政策供给和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实践进行了分享。政策供给方面,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培育数据要素开发利用生态和扶持数据产业发展四个角度进行了相关政策介绍。同时,分享了当前企业在数据要素资产化、资本化方面所开展的实践探索。她认为,地理信息是最易于与其他数据要素融合、叠加进而衍生出丰富应用场景的数据要素。随着数据要素政策供给的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的加强,未来地理信息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方面将会有更多发展空间。

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以《地理之道 智链时空 数演万象》为题进行分享。何宁表示,历经四十年发展,GIS已从专业地理工具发展为普世化的时空信息平台,在与现代IT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与创新利用下,GIS能力得到了提升,成为开放、互联、地理能力无处不在的地理神经网络系统。何宁指出,GeoAI是地理学与人工智能双向的深度和机理上的融合,二者在相互作用与赋能下,为人类带来了变革性价值,而时空智能是地理学在大数据与AI时代的一次华丽跃迁,是一场深度的学科范式变革,它是地理学从描述和解释的科学进化为能够进行认知和预测的科学,使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地理智能系统,使GIS地理平台跃升为时空智能平台。何宁介绍自主可控GeoScene平台的创新进展,作为最早落地时空智能理念的地理平台,GeoScene 6.1将深度融合大模型,采用了智能弹性分布式多云架构,全线产品与各类模块融合AI与大模型技术。通过内置增加自动化流程和算法模型等方式,使得GIS数据管理、大数据影像三维知识图谱等各方面的智能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用户提供进阶时空智能能力。在安全可控方面,易智瑞公司积极主动全方位参与国家信创战略,GeoScene 2.0到5.0版本均通过工信部国家测评中心信创测评,并进入工信部信创产品图谱。同时,通过了公安部国家测评中心软件安全测评与航天科工代码溯源测评,并进入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的产品目录。GeoScene作为安全可靠的平台, 提供数据加密、认证鉴权、运行审计等安全技术,并提供增强AI模型鲁棒性的相关能力,形成数据安全、网络安全、AI模型安全以及应用安全等多重安全技术体系,保障整体系统的安全性。何宁表示,作为地理平台厂商,易智瑞公司除了做好自身产品信创,还高度重视与国内信创产品的技术匹配工作,共建信创生态圈,并持续拓展合作广度,深化具有引领优势的合作深度,不断完善生态共建与成果共享的机制,构建一个高效协同、共建共享、互利互赢的生态体系。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会士、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院长闾国年以《人工智能与地理智能》为题进行分享。闾国年教授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历史特征以及地理智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指出GIS未来发展要重视四个方面:1.要分析GIS的发展路径,把握GIS领域的发展规律;2.把握领域发展需求,引领地理大模型的发展;3.深化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理解,发展地理智能GIS技术;4.洞察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控地理信息科学发展的新态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春以《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题进行分享。他认为,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持续演绎和集成应用,成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他从城市治理的内生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外在驱动,综合阐述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按照“以效促用、以用促建、以建促创"的总体思路,从平台建设、技术攻关、交通应用等方面成体系的介绍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测绘院总工办主任、首席数据官毛炜青以《实景三维上海赋能量子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为题进行分享。他表示,量子城市建设为实景三维建设指明新方向:推动空间立体化、数据智能化、底座动态化,及应用场景向公众延伸。他认为,传统测绘需要守高精度优势转型智能采集提时效,保数据安全促共享,以应对超大城市需求、释数据价值、强行业能力。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与公众行业方案部总经理姜永凯以《海光“芯”生态,筑基地信数智发展》为题进行分享。他介绍了如何以芯片筑基,构建开放生态,提供更安全、更好用的算力,赋能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他指出,海光希望在性能、功能领先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国密加速、可信计算及隐私计算等多方面原生安全能力,推动信创发展,提升地信等核心行业数据处理效率,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创造业务价值。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总监、中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慎以《面向低空经济的多源仿真融合研究》为题进行分享。他表示,目前低空经济政策支持多、产业规模大,但仍存在安全风险高、效率受限等痛点。他希望,借新一代计算流体力学LBM方法(粒子玻尔兹曼法)模拟风场仿真从而建无人机巡检平台,并结合GIS等实现多数据融合,应用于环境监测,安全巡检,物流运输等场景。未来将推进风场与无人机协同仿真,融入 AI 智能体提升效率与安全性。

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山旭以《产业地图:GeoAI赋能经济决策的思考与展望》为题进行分享。他阐述了产业地图诞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介绍了与易智瑞公司携手推进产业地图2.0过程中解决的问题、任务、场景和挑战。他认为,地理信息领域向智能化发展,产业地图和产业空间的研究和发展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将地理信息与社会科学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四维云业务部部长王琪以《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的时空信息服务创新实践》为题进行介绍。他围绕先进的卫星系统、高质量时空信息服务创新实践等方面分享了四维高景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在政府、企业、公众用户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航深圳研究院副院长、大数据实验室主任王理以《可信数据空间助力低空经济地理数据资产化》为题进行分享。他表示,低空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地理数据资产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介绍了面向低空经济可信数据空间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支撑,构建 “数据资源 - 资产登记 - 运营流通” 全流程体系,通过融合多源地理数据,可进一步推动低空物流、空中交通安全等应用场景的落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软件研发中心负责人文浩翔作了《国土调查云广西分中心业务云平台建设经验分享》主题报告。该报告紧扣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的发展需求,系统介绍了我院在国土调查云广西分中心建设中,融合人工智能、云原生、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实践,生动呈现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字化转型的“广西方案”。

9月25日,大会组织了20场平行论坛,超过150个专题报告分享。同期举办的地理信息产品、技术及应用展览吸引了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参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资讯
口碑家电-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 RSS订阅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口碑家电 版权所有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5497号